對錯與合理
一頭小象在出生時就被一根細繩拴在了樹下,它曾試圖掙脫,然而樹太大、繩太粗,反復幾次后,終于放棄了。后來小象長到足夠強大,可以很輕松地掙脫韁繩,可它還是選擇待在原地,不去做追求自由的嘗試。
大到社會、組織,小到個體,都會遇到小象這樣的問題,渴望改變,卻因受制于能力、習慣、既有的觀念,導致放棄掙脫韁繩的努力,美好的生活也與我們失之交臂。
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:想要買房,卻因高房價、低工資這條“韁繩”而放棄行動;想要照顧父母,卻因時間少、工作忙這條“韁繩”而延遲回家的行程;想要升遷,卻因學歷低、空間小這條“韁繩”而遲遲挪不了位置……
上述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將對錯與合理混為一體,對小象而言,要不要掙脫韁繩回歸自由,是對錯問題;如何掙脫韁繩,是合理問題,樹太大、繩子太粗,這些都是合理性問題的范疇。正確的順序是先對錯,后合理,小象的悲劇在于因為樹太大、繩子太粗這一合理問題而放棄掙脫這一對錯問題。這也是我們大多數(shù)人會陷入的誤區(qū),常常因為條件不充分而放棄做準確的事情,而不是因為事情是正確的,即使條件不充分也要創(chuàng)造條件達成。
很多時候并非我們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,而是在思維上將對錯和合理混淆在一起,即使條件已經(jīng)充分了,我們也會潛意識地認為能力不夠,而放棄追求更好的機會。自覺地將對錯與合理區(qū)分之后,先對錯,后合理,這樣對錯就不會被合理所干擾,當確定了這件事情是對的,我們就會千方百計達成目標,甚至將不可能實現(xiàn)的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絕處逢生就是這個道理,當求生的愿望足夠強烈時(對錯問題),我們就能夠窮盡一切辦法化險為夷(合理問題),然而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的思維卻無法達到這一高度,只能循規(guī)蹈矩、碌碌無為。
趙玉金
添加時間:2014-07-02 瀏覽次數(shù):2190
上一個:沒有了
下一個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