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團董事長田文順
一是信仰。人要有信仰,要有精神支柱。在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,有了這種為祖國而戰(zhàn)的信仰,志愿軍戰(zhàn)士才能不怕犧牲、前赴后繼、視死如歸。
二是意志。做事情就要咬緊牙關,有鋼鐵般的意志。管理學上講:距離成功就差一點點,但是好多人都放棄了,放棄了就不能成功;如果咬著牙、堅持住,完成這一點點,就成功了。成功就體現(xiàn)在這一點點上,誰能堅持下來誰就能成功。有沒有堅韌不拔、愈挫愈堅的意志,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。
三是執(zhí)行力。在執(zhí)行力上要不折不扣。在抗美援朝三所里戰(zhàn)斗中,有的志愿軍部隊剛打完了仗,兩天兩夜沒休息,但上級要求馬上穿插到三所里(一個敵軍撤退的必經(jīng)之路和軍事要道),在疲憊不堪的情況下,戰(zhàn)士們嚴格服從命令,拼命向三所里集結,在行軍途中有的戰(zhàn)士跑著跑著站在一起睡著了,有的戰(zhàn)士跑得吐血了,跑死了,累死了。很多人可能很難想象,在這種情況下,戰(zhàn)士們怎么能趕到三所里,怎么能與敵人戰(zhàn)斗呢?但就是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,志愿軍戰(zhàn)士用自己的堅守創(chuàng)造了奇跡,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取得了最后的勝利。反觀我們個別干部,領導安排了一點工作,加了三五天班,就說自己累暈了,向董事長叫板,這種心態(tài)很不對。董事長受過多少累啊,董事長抱怨過嗎,你干了一點工作就說累暈了,你怎么能堪當大任呢?由此可見,對于領導安排的工作我們不能提這條件、那條件,要講執(zhí)行力,任務擺在面前就要千方百計完成,有困難就要千方百計克服。你工作有困難,事情做好不容易,你工作受累了,你不說領導也知道,領導心里也有數(shù)。就像三所里戰(zhàn)斗,部隊剛打完了一仗,兩天兩夜沒休息,還要連夜跑200公里趕往三所里,難道軍長不知道戰(zhàn)士們累嗎,但這沒有辦法,因為你趕不到三所里,戰(zhàn)役就要失敗,所以就是跑死累死也要趕往目的地,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。
四是勇于吸取教訓,正確面對批評。在抗美援朝第一戰(zhàn)時,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,遇到了美國“黑人團”,害怕了,猶豫了,貽誤了戰(zhàn)機,被彭德懷指著鼻子罵,彭德懷說,我沒別的本事,我能宰了你,我能揮淚戰(zhàn)馬謖。散了會后,梁興初沒有泄氣,而是汲取教訓,愈挫愈堅,正確面對批評,梁興初把領導的批評傳達到全軍,說我們犯了右傾錯誤,右傾錯誤就是投降主義,就是膽怯,梁興初激勵全軍一定要爭口氣,后來就是憑著這種精神,才有了上甘嶺、三所里戰(zhàn)斗的勝利,才有了彭德懷嘉獎令上的三十八軍萬歲!抗美援朝第二戰(zhàn)役正是依靠三十八軍主力取得了勝利。從這個事情上我們應該深切的體會到,對于領導的批評一定要正確理解,只有這樣自己才能不斷成長。
五是負責任。負責任就是要與陣地共存亡,對于交代的每一個任務都要盡職盡責的去完成,大家都負起責任來,整個戰(zhàn)役才能勝利。如果有一個部隊當了逃兵、有一個部隊害怕了,有一個部隊沒有卡住敵人,戰(zhàn)役就會失敗。
六是互相體諒。在戰(zhàn)役中,志愿軍物資彈藥極度匱乏,打仗沒有兵員,師團也不敢給上面要兵,因為他們知道上面也沒有兵,梁興初當時就說“要兵,要子彈,我手里沒有,師團長你們看著打吧!边有的團長說,“第一,不能給師里要兵,師長手里也沒有兵;第二,說話的語氣也不敢給師里增加壓力。”這就是理解上司,你知道上司沒兵了,你還給軍長發(fā)牢騷,說頂不住了,軍長會更六神無主,擾亂了大思路,有可能會使整個軍部做出錯誤的決定。有什么困難應該自己想辦法解決,給師長、軍長一個好的大環(huán)境,讓他們考慮大問題、大決策,這就是一種溝通和理解。
七是人活著就要有一點精神。唯物主義講,物質決定精神,精神反作用于物質。物質水平提高后,人的精神面貌會發(fā)生巨大變化,但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,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戰(zhàn)勝的,精神的力量超過物資。毛主席說過,人活著就要有一點精神。當時志愿軍“吃穿住用”和聯(lián)合國軍的物資裝備差距很大,但志愿軍就是靠著一種精神,打贏了這場戰(zhàn)爭。所以說,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。